- 黄筱君;李拓恒;
回顾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发展策略。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发展经历了初创期、扩展期与转型期等3个阶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展陈创新不足与观众吸引力下降,资金支持有限,国际化水平不高,公众参与及服务意识较弱等。未来发展策略:加强展陈创新与文化内容挖掘,拓宽资源渠道与运营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公众参与机制与服务质量。
2025年02期 v.33;No.12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 王思远;牛明天;昌洪涛;赵非凡;张丹丹;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习练年限、注册年限、参赛年限、运动等级与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交叉分析,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年龄、性别、习练年限、注册年限、参赛年限、运动等级等存在一定联系和差异。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2025年02期 v.33;No.12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娄莹;
系统梳理多模态心理状态监测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路径与应用难点,聚焦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方式,解析心理状态预测与预警模型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多模态系统不仅提升了对运动员心理波动的识别精度,也增强了教练员干预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为训练负荷调控、比赛准备与风险防控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支持路径。当前相关技术仍面临多重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实际场景验证,推动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反馈、便于解读的应用体系,从而实现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智能化管理。
2025年02期 v.33;No.129 71-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 郭茂星;
选取上海理工大学网球选修班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接受积极心理暗示教学与传统教学。16周教学干预后,通过发球成功率、比赛得分率及心理状态调整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第1次和第2次发球成功率、比赛得分率及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其中,实验组的发球成功率与得分率显著提升,紧张情绪显著缓解,“适度紧张”状态的比例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为可暗示性、无意识心理活动、非注意心理反应及潜力释放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强了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效果。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与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
2025年02期 v.33;No.12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 伍乙川;
围绕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深入剖析业余体校、俱乐部和特色学校等3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主要问题有:业余体校地域发展不均衡、创新不足,俱乐部受政策制约与经营困境影响,特色学校在体教融合方面推进不够。基于此,提出强化业余体校优势、推动创新发展,给予俱乐部政策支持与管理优化,深化特色学校体教融合等策略,旨在完善培养体系,推动安徽省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33;No.12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