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教练员

封面人物

  • 金牌的淬炼与传承——记中国体操队教练员滕海滨

    杨抒奕;

    <正>2024年巴黎奥运会体操双杠决赛,中国选手邹敬园斩获16.200的高分,成功卫冕。这是邹敬园继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的又一巅峰时刻,更是对其主管教练——前奥运冠军滕海滨的最好回馈。在本届奥运会资格赛和男子团体决赛中,邹敬园在双杠项目上分别拿到16.200分和16.000分,表现稳定且卓越。滕海滨从里约奥运周期起便伴随邹敬园征战国际赛场,为其连续2届奥运会夺金保驾护航。滕海滨将赛场经验与“传帮带”的传统相融合,把赛场上的沉稳与精准化作执教中的冷静与洞察。他的教练之路,是一条由冠军意志、技艺传承与创新精神共同铺就的道路,更是中国体操百炼成钢的一段精彩注脚。

    2025年02期 v.33;No.129 2+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竞技论坛

  • 巴黎奥运会我国田径跳跃项目科技助力实践与建议

    苑廷刚;段悦;胡贝石;郭庆收;卫鹏飞;高东旭;王国杰;韩鹏鹏;

    科技助力已成为现代竞技体育尤其是田径跳跃项目的关键制胜因素,中国田径队在跳跃项目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涵盖视频全景分析、三维动作捕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巴黎奥运周期中国田径队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助跑速度、起跳角度和爆发力训练,同时提供实时数据反馈,帮助运动员实现个性化调整。科技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还为田径运动员优化训练模式与备战策略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科技将在提高训练质量、预防伤病和完善运动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25年02期 v.33;No.129 4-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 数智化营养管理模式在摔跤运动员减重管理中的应用

    马喆;陈笑然;

    利用信息化物联网智能技术对摔跤运动员进行数字化营养采集、监控与管理,探讨数智营养管理模式在高水平摔跤运动员科学化减重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数智化营养管理模式进行为期1个月的减重后发现:在体成分方面,男女运动员的体重、体脂率、体脂肪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但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在营养摄入方面,男女运动员的能量摄入均显著下降;在3餐供能比例中,男性早餐与女性午餐显著提高(P<0.01),而晚餐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在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中,男女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显著提高(P<0.05),蛋白质与脂肪摄入量均显著下降(P<0.05);在膳食结构中,男女运动员的全谷物、蔬菜、深色蔬菜摄入显著提高(P<0.05),且男运动员的水果与女运动员的海产类食物摄入均显著提高(P<0.05);在膳食纤维摄入中,男女运动员均显著提高(P<0.05)。

    2025年02期 v.33;No.12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精英运动员竞技成绩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申霖;

    系统梳理国内外精英运动员竞技成绩预测相关研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知识图谱法对代表性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国外研究多聚焦于商业价值较高的篮球、足球等项目,数据来源主要为公开数据;国内研究则以奥运项目为主,数据多依赖于对运动员或训练队的长期追踪;在预测方法上,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是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现有成绩预测方法在准确性和适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关键性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是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据此,提出应结合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训练负荷、恢复状态及心理因素等,构建更为精确且个性化的预测模型。

    2025年02期 v.33;No.129 15-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前沿聚焦

  • 体能训练的循证实践

    陈世达;黄进财;柳鸣毅;

    <正>随着体能训练(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S&C)领域的持续发展,明确其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与临床医学类似,界定EBP有助于指导训练实践,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本文旨在界定体能训练中的循证实践概念,探讨如何将科学研究与教练专业知识相结合,满足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价值取向、个人偏好和训练限制等方面的个体化需求。

    2025年02期 v.33;No.12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 热身的目的及做法

    戴思雨;

    <正>热身作为提高训练和比赛表现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升高体温、激活神经肌肉系统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准备状态。尽管热身的效果微小且短暂,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竞技表现。长期以来,热身在运动科学中始终是核心议题,主要围绕“为何热身”与“如何热身”两个方面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如“预激活”“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主动与被动热身”等概念不断涌现。然而,由于热身方式、结构和负荷在不同项目与情境中差异显著,现有研究结果尚未形成统一结论。因此,本文旨在厘清热身的基本内涵,聚焦其目的与实施策略,以期为科学制定热身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2期 v.33;No.12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训练探索

  • 国外运动领域非言语行为研究进展

    侯明岳;张业勤;刘亚鑫;韩子琦;李春满;

    非言语行为可显露个体情绪,传递丰富信息,是交流与情感表达的关键方式之一。运动员比赛中的非言语行为能够预测比赛结果,国际上此类研究日渐增多,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从4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即运动表现前的非言语行为、运动表现中的非言语行为、运动表现后的非言语行为和情境因素对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提出6个运动领域非言语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足球运动中的非言语行为;运动中的面部非言语行为;比分变动后的非言语行为;不同水平运动员或运动队的非言语行为;比赛官员与队伍官员的非言语行为;情境因素与非言语行为的关系。

    2025年02期 v.33;No.12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世界飞盘锦标赛美国队传接盘技术特点分析

    崔贞;江天一;欧阳磊;赵普;柳烨卿;吴阳;

    采用录像观察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世界飞盘锦标赛美国队传接盘技术进行分析,揭示飞盘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飞盘队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男队反手传盘明显多于正手,偏好Outside-In技术,且以中位传盘为主,推进效率高、稳定性强,善于通过长传创造得分机会;女队传盘更稳定高效,正手多用Outside-In传盘方式,反手偏好直线传盘,传盘高度集中于中位,控盘能力强、失误率低,亦常用长传得分;混合组传盘次数多于对手,反手直线传盘占主导,中位出盘为主。建议我国飞盘队加强反手传盘和Outside-In技术训练,提升中位传盘能力,强化团队战术配合,提高推进效率与稳定性。

    2025年02期 v.33;No.12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刘大炜;罗瑜;

    通过杭州亚运会探讨浙江省体教融合发展策略,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体教融合理念与实践探索,提出建议:增强体育与教育政策协同性,建立多元主体共治体系;明确教育引领,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多元化培养体系;重塑育人理念,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2025年02期 v.33;No.129 35-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 男子单人跳水10m台不同赛事名次成绩及其构成要素

    高海涛;余小利;潘兆伟;

    男子单人10m台是跳水项目中整体难度系数最高、竞争最激烈、观赏性最佳的项目。对奥运会、全运会和全国冠军赛这3项比赛中男子单人10 m台连续2届决赛成绩及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奥运会夺冠和进入前3名的难度是3项比赛中最高的;全运会比赛的整体质量在3项赛事中最高;3项赛事第5、6组动作的选择均较为多样,但奥运会、全运会选用的高难度动作更多。

    2025年02期 v.33;No.12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基层撷英

  • 跆路弥坚,心守其道——记广东省跆拳道队教练员李来

    万懿萱;

    <正>6月的晚上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刚刚结束一天培训的跆拳道教练员李来应邀接受了采访。作为中国跆拳道名将及国际级运动健将,李来曾获得2004年世界青年跆拳道锦标赛亚军、2006年全国锦标赛67 kg级冠军及第11届和第12届全运会亚军,还担任过国家跆拳道队队长。退役后他转型执教,先后担任广东队和国家队跆拳道教练。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李来作为国家队教练团队的一员,带领队伍斩获5金、1银、2铜,成绩斐然。出身东北的他,如今已扎根在广东,似乎已习惯湿润的气候:“广东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我家庭、生活和工作的落脚点。跆拳道项目给我带来了太多,哪怕运动员生涯充满遗憾,我也希望以教练的身份回馈这项运动。”

    2025年02期 v.33;No.129 44-4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1K]

运动竞赛

  • 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奖牌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

    金梓坤;唐海军;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奖牌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建议。发现:在游泳项目整体竞争格局中,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队展现出明显优势;在游泳竞速项目上,美国队和澳大利亚队分别在男子组和女子组斩获多枚金牌;在跳水和花样游泳项目中,中国队表现突出,占据主导地位;在水球和公开水域项目中,欧洲国家展现出强大实力。

    2025年02期 v.33;No.129 46-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 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攻防能力解析

    李泳儒;赵鲁南;于杰;高国程;郭进修;赵荣欣;

    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排巴黎奥运会4场17局比赛的攻防技术进行统计分析,解析中国女排攻防体系优劣势与失利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缺乏变化,应丰富发球手段,加强发球攻击性;扣球表现较为优异,但缺少进攻的“绝对核心”,3号位球员扣球效果一般,无法形成拦网牵制,应制定多种技战术进行弥补,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拦网表现不佳,压迫性不足,应加强拦网预判与多人拦网练习;接发球效果较差,应加强心理训练,提高接发球自信心;防守起球效果不稳定,建议加强防守专注度;二传分配球形式单一,应增加临场应变能力,合理分配球权。

    2025年02期 v.33;No.129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 巴黎奥运会男子体操竞争格局分析

    黄佳仪;张情义;杨骐玮;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巴黎奥运会男子体操各项目成绩进行分析,厘清世界男子竞技体操的实力格局。结果表明,亚、欧国家或地区仍是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奖牌的有力竞争者,中国队以2金、3银、2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一。从团队和全能竞技格局来看,中国队和日本队凭借卓越的实力,已成为该领域的关键竞争力量。从单项竞技格局来看,中国队在吊环和双杠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展现强劲的竞争力。从获奖国家或地区的数量来看,奖牌争夺队伍进一步拓宽。针对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发挥不稳定、运动员伤病较多、弱项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建议: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实现优势与劣势项目“齐头并进”的协同发展目标;实施科学训练策略,预防运动员伤病;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夯实竞技体操发展根基。

    2025年02期 v.33;No.129 57-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 巴黎奥运会篮球项目奖牌分布与影响因素

    许可;

    采用文献资料、视频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巴黎奥运会篮球比赛的奖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奥运会5人制篮球比赛中,美国男女队均夺得金牌,法国男女队获银牌,塞尔维亚队和澳大利亚队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铜牌。在3人制篮球比赛中,荷兰男队和德国女队夺金,法国男队和西班牙女队获得银牌,立陶宛男队和美国女队获得铜牌。奖牌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国家,表明这两个地区的篮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视频资料显示,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篮球水平的提升对国际篮球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建议中国篮球协会:深化国际篮球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引入现代化训练方法与设备;加大篮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运动员培养体系,尤其注重青少年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派遣教练赴海外学习篮球强国的执教经验。

    2025年02期 v.33;No.129 60-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训练保障

  • 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黄筱君;李拓恒;

    回顾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发展策略。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发展经历了初创期、扩展期与转型期等3个阶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展陈创新不足与观众吸引力下降,资金支持有限,国际化水平不高,公众参与及服务意识较弱等。未来发展策略:加强展陈创新与文化内容挖掘,拓宽资源渠道与运营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公众参与机制与服务质量。

    2025年02期 v.33;No.12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 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王思远;牛明天;昌洪涛;赵非凡;张丹丹;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习练年限、注册年限、参赛年限、运动等级与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交叉分析,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年龄、性别、习练年限、注册年限、参赛年限、运动等级等存在一定联系和差异。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2025年02期 v.33;No.12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竞技运动员心理健康管理新路径:多模态心理状态预警监测

    娄莹;

    系统梳理多模态心理状态监测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路径与应用难点,聚焦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方式,解析心理状态预测与预警模型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多模态系统不仅提升了对运动员心理波动的识别精度,也增强了教练员干预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为训练负荷调控、比赛准备与风险防控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支持路径。当前相关技术仍面临多重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实际场景验证,推动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反馈、便于解读的应用体系,从而实现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智能化管理。

    2025年02期 v.33;No.129 71-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 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对网球运动员发球效果的影响

    郭茂星;

    选取上海理工大学网球选修班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分别接受积极心理暗示教学与传统教学。16周教学干预后,通过发球成功率、比赛得分率及心理状态调整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第1次和第2次发球成功率、比赛得分率及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其中,实验组的发球成功率与得分率显著提升,紧张情绪显著缓解,“适度紧张”状态的比例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为可暗示性、无意识心理活动、非注意心理反应及潜力释放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强了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效果。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与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

    2025年02期 v.33;No.12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 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策略

    伍乙川;

    围绕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深入剖析业余体校、俱乐部和特色学校等3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主要问题有:业余体校地域发展不均衡、创新不足,俱乐部受政策制约与经营困境影响,特色学校在体教融合方面推进不够。基于此,提出强化业余体校优势、推动创新发展,给予俱乐部政策支持与管理优化,深化特色学校体教融合等策略,旨在完善培养体系,推动安徽省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33;No.12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