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 0 | 8 |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科技助力已成为现代竞技体育尤其是田径跳跃项目的关键制胜因素,中国田径队在跳跃项目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涵盖视频全景分析、三维动作捕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巴黎奥运周期中国田径队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助跑速度、起跳角度和爆发力训练,同时提供实时数据反馈,帮助运动员实现个性化调整。科技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还为田径运动员优化训练模式与备战策略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科技将在提高训练质量、预防伤病和完善运动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Abstract:[1]詹姆斯·海.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1988(3):32-35.
[2]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1.
[3]王海明.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踏跳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2(3):16-17.
[4]许冠忠,王文浩,丁海勇.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1):46-48.
[5]程万才.跳远助跑速度变化对起跳效果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2):78-79.
[6]刘德松.论缓冲能力对跳远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2):107-108.
[7]潘志国,王金枝.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效果相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1):89-91.
[8]刘平.我国现役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全程技术特征研究[D].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1.
[9]苑廷刚,李爱东,李汀,等.从第29届奥运会看踏板精度和三跳比例对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0, 30(9):55-65.
[10]陶焜,吴思,林守勋,等.体育视频全景图合成技术[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5, 17(11):2552-2557.
[11]贾谊,刘占锋,严波涛,等.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28(5):620-624.
[12]余长青,李玉章,申红艳. 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苏雄锋跳远技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1):114-117.
[13]苑廷刚,黄乐,王国杰,等.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5, 51(4):28-35.
[14]苑廷刚,王国杰,李爱东,等.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助跑关键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 39(1):119-125.
[15]王国杰,陈志婷,郑富强,等.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及其对中国男子跳远技术发展的启示:以第15届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 2016, 52(5):112-119.
[16]蒋云飞,杨明,程亮,等.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42(3):90-95.
[17]李爱东,苑廷刚,李汀,等.视频图像技术的发展及在田径项目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 2005, 25(6):42-46.
[18]王国杰.中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研究[D].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0.
[19]苑廷刚,陈骐,王国杰,等.科技助力国家田径队智能化训练场馆建设需求和功能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43(7):105-115.
[20]陈柯行,孟令飞, MEMMERT D.人工智能引领运动训练发展的现实需求、域外经验及中国方案[J].体育科学, 2024,44(4):3-15.
基本信息:
DOI:10.16784/j.cnki.csc.2025.02.004
中图分类号:G82
引用信息:
[1]苑廷刚,段悦,胡贝石,等.巴黎奥运会我国田径跳跃项目科技助力实践与建议[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5,33(02):4-9+14.DOI:10.16784/j.cnki.csc.2025.02.004.
基金信息: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基本24-02和基本24-19); 中国田径科技助力项目(2024TFKJZL018)